推荐热点事件
美国人跨境网购价格贵了发货慢了
关税政策调整让不少商品价格水涨船高。一双普通运动鞋原本卖50美元,现在加上各种费用直奔80美元去。消费者直呼肉疼,钱包明显缩水。物流公司人手不足,港口拥堵成了家常便饭。洛杉矶港的集装箱堆积如山,工人们三班倒都忙不过来。
电商平台的日子也不好过。亚马逊上的第三方卖家纷纷调价,运费计算表越来越复杂。有消费者下单时显示运费10美元,结账时突然变成25美元。退货更麻烦,国际包裹寄回去的运费比商品原价还贵,很多人干脆自认倒霉。
小型跨境电商受到的冲击最大。布鲁克林一家手工皮具店老板抱怨,发往欧洲的订单平均延迟三周,差评如潮。老客户流失严重,新客户看到运费就吓跑。她不得不把店铺重心转回本地市场,海外业务基本停摆。
消费者开始改变购物习惯。社区二手交易平台突然火爆,邻里间的闲置物品流转量翻倍。洛杉矶主妇玛琳组建了社区换物群,用自家多余的空气炸锅换来邻居的咖啡机。“等国际快递太折磨人,不如就近解决。”她晒出的交易记录引来上百人效仿。
实体店意外迎来转机。纽约第五大道的百货公司发现,试衣间使用率比去年同期增长四成。 shoppers宁愿多花20%价钱当场拿走商品,也不想面对跨境购物的种种不确定性。店员们明显感觉客人的耐心变差了,等三天都嫌久。
跨境购物黄金时代或许正在落幕。当价格优势消失,等待时间漫长,人们更愿意为确定性买单。街角面包店飘出的香气,终究比网页上诱人图片更让人踏实。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arzhishi.com/rdsj/14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