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 文章总数:14744 篇
  • 会员总数:12 个
  • 留言总数:0 条
  • 分类总数:1826 个
推荐热点事件

多地积极打造“票根经济”

票根经济火了。

火车站台旁的小店,玻璃柜里摆满花花绿绿的车票模型。游客排着队,掏钱买一张印着“北京西—广州南”的塑料票根,咔嚓拍完照发朋友圈。景区门口的文创摊,泛黄的老式票根裱进相框,标价抵得上两顿火锅。年轻人乐意买单,他们说这叫“为情怀充值”。

铁路职工老张想不通。他抽屉里攒了一沓九十年代的硬板票,蓝墨水褪得斑斑驳驳。当年跑车时,检票员拿钳子在票角轧个缺口,乘客攥着这张小纸片能挤三天绿皮车。现在这些废纸片被印上烫金logo,摆在博物馆橱窗里,解说员管它们叫“流动中国的时代印章”。

高校附近的打印店最近新添了业务。学生带着电子订单来,要求把机票行程单彩印成收藏卡。店主老王调着打印机嘀咕:“我闺女集明星小卡,这帮孩子集登机牌。”墙角的纸箱堆满仿制的老船票、旧粮票,花纹刻意做旧,边缘还带着锯齿状的“岁月痕迹”。

电影院线经理发现新财路。午夜场散场时,工作人员在出口支起摊位,售卖当天的作废电影票根。票面日期用红色印章盖着“限量纪念版”,观众边扫码付款边调侃:“这下连垃圾都成收藏品了。”

古玩市场的地摊上,牛皮纸袋装着的七十年代公交车票标价翻了几十倍。头发花白的收藏家蹲在摊位前,指尖摩挲着票面上模糊的铅字:“那时候月票夹在户口本里,上车亮一下就是通行证。”旁边举着自拍杆的网红正在直播:“家人们看这个绝版地铁卡,下单送同款亚克力展示架!”

票根经济背后藏着现代人的时空焦虑。当二维码取代实体凭证,人们反而渴望触摸那些带着皱褶的纸片。它们像时光长河里的浮标,标记着某个再也回不去的站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arzhishi.com/rdsj/14833.html
3年后是时候聊聊灵动岛了
« 上一篇 01-01
贵州游船倾覆最后一名失联人员被找到
下一篇 » 01-01

发表评论

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

作者信息

置顶文章

标签TAG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