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热点事件
全球客商用订单书写对中国的信心
外贸港口集装箱堆成了彩色积木。青岛港的桥吊司机老李每天要吊装300多个标箱,他记得年初那会儿货轮排队的盛况:"远看像一串珍珠项链,近看全是等着装货的巨轮。"海关总署的数据不会说谎,前五个月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8000亿元,欧洲某连锁超市甚至把全年三分之一的圣诞订单提前锁在了义乌仓库。
德国机械制造商舒尔茨第七次延长了东莞代工厂的合约。这个蓝眼睛的老外现在能熟练使用筷子,他指着车间的柔性生产线说:"这里的工人能把图纸误差控制在头发丝粗细。"东京银座的精品店里,绣着苏绣的丝绸衬衫标价抵得上白领半月工资,标签上"中国设计"的字样格外醒目。
云南咖农岩温的订单簿写满了欧洲地址。他家的咖啡豆今年通过了欧盟有机认证,慕尼黑的烘焙商专门派来技术员,手把手教他们控制发酵温度。现在每公斤豆子能多卖20欧元,寨子里新添了五台全自动处理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arzhishi.com/rdsj/14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