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热点事件
Honeyview V5.53
窗台上的铁皮饼干盒里压着几十张泛黄的老照片。奶奶戴着老花镜,指尖摩挲着1983年国营照相馆的烫金相纸边角,那上面的牡丹花纹早被磨得发亮。"那时候拍张照得攒三个月豆腐票",她突然笑起来,眼角的皱纹堆成小小的沟壑。
相纸上的年轻姑娘穿着的确良衬衫,两条油亮的麻花辫垂在胸前。背景布画着拙劣的假山亭台,右下角还印着"红星照相馆"的蓝色钢戳。当年拍完这张照片,她连夜把胶卷送去暗房,生怕耽搁了第二天车间主任儿子的满月酒。
隔壁王大爷总说现在的手机拍照"没魂儿"。他珍藏的上海牌胶片相机至今塞在樟木箱里,每月初一要拿出来擦擦霉斑。去年社区摄影班教修图,老头儿气得直跺脚:"我当年在暗房配显影液,温度计差半度都得重来!"
巷口修自行车的老张头最懂这种执念。他工具箱底层压着女儿周岁时拍的全家福,塑封边缘已经翘起。有次暴雨淹了铺子,他第一个抢救的不是工具箱,而是那张被雨水泡得发胀的照片。"人活着总得留点抓得住的东西",他说话时正给漏气的轮胎补疤,橡胶水的味道混着夏末的蝉鸣。
照相馆的老师傅早就改行开了快递驿站。偶尔有老人拿着底片来问,他就指指墙角的扫描仪——那机器吃进去的是银盐颗粒,吐出来的是一串冰冷数字。但总有人固执地把电子照片打印成纸质版,再郑重其事地塞回铁皮盒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arzhishi.com/rdsj/15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