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热点事件
2024年5月17日孕期教师因非升即走被解聘?学校通报:今年首聘期满
这位老师入职三年间,怀孕生子占去近半时间。教学任务被迫调整,科研成果寥寥无几。象牙塔里的竞争从不等人,发论文、拿项目、评职称的硬指标摆在眼前。青年教师们私下嘀咕:"生孩子耽误不起啊,评不上副教授就得卷铺盖走人。"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初衷是打破铁饭碗。实际操作中,"非升即走"变成悬在青年教师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某位副教授坦言:"我们实验室去年走了三个,都是卡在生育关。"教学科研与生育权利的平衡木,让不少女教师进退维谷。
教育部早有明文规定,不得以怀孕为由解聘女职工。现实情况往往扑朔迷离,考核标准里藏着说不清道不明的门槛。法律专家指出,此类纠纷的关键在于举证,教师需要证明解聘与怀孕存在因果关系。
某985高校的人事处长透露,他们学校专门设置了"生育缓冲期"。女教师生育当年可申请暂停考核,最长延至产后两年。这种柔性政策获得不少点赞,但实施高校仍是凤毛麟角。
青年教师公寓的灯光常常亮到凌晨。备课、写论文、报课题的三座大山,压得这些学术民工喘不过气。一位两孩妈妈教师苦笑道:"实验室小白鼠都比我过得规律。"当学术理想撞上尿布奶粉,象牙塔里的生存法则显得格外残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arzhishi.com/rdsj/15146.html